字體: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運主倫 李峰 屈冰 李新宇 文/圖

近日,在祁連山北麓的永昌縣南壩鄉(xiāng)何家灣村戈壁灘上,上演著一幕生動的春耕圖——挖掘機開溝客土,轟鳴陣陣,響徹原野;農戶揮舞鐵鍬,開挖樹坑,“現代愚公”陳愛民正在打造全市最大的西梅種植基地。

永昌縣惠民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陳愛民看向樹坑里的新土,黝黑的臉上泛起笑容。他比劃著眼前兩米見方的樹坑說:“這塊荒灘大概有580畝,準備種植西梅苗木。戈壁灘全是砂石,沒有適合的土壤,每個樹坑得從武威附近運來5立方米土,光填土成本就要200元?!?/p>

何家灣村曾因地處偏遠、土地貧瘠而長期面臨發(fā)展困境。近年來,按照南壩鄉(xiāng)“生態(tài)立鄉(xiāng)、旅游富民”的發(fā)展思路,何家灣村計劃通過黨建引領、產業(yè)融合和生態(tài)治理融合的方式,打造集林果經濟、生態(tài)旅游、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

2018年,陳愛民陸續(xù)投資4000余萬元,從陜西楊凌和甘肅靜寧、敦煌等地購進蘋果樹、蟠桃樹、核桃樹、杏樹等近70萬株優(yōu)質經濟林幼苗“住進”大棚,致力于將戈壁荒野打造成田園綜合體。那時候,他引進了400株西梅苗木,經過6年時間的試種,發(fā)現西梅喜光、適應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耐寒性,而何家灣村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土質含砂石,排水性能優(yōu)良,適宜種植西梅。

“西梅是李子類的高端水果,抗氧化能力是葡萄的2倍、蘋果的3倍,含糖量比普通水果高,耐存儲、運輸,且一旦市場行情不好,可以將鮮果進行深加工,制成果脯、果干等,附加值會增加?!闭f到西梅,陳愛民滔滔不絕,曾有廣東的客商對他所種植的西梅大加贊賞。

近年來,陳愛民又引進1.3萬株法蘭西西梅、3000株愛琳娜西梅試種。2024年,5年樹齡的西梅每棵樹產量達到120斤,按照當時市場行情,每棵樹產值達到1200元。

走在硬化路面上,陳愛民心中的圖紙越來越清晰。“這是吊干杏種植區(qū),那是后期建設用地,可以建造人工湖、休閑娛樂區(qū)……”他正在把心目中的“施工圖”逐步變?yōu)椤皩嵕皥D”。從“窮山溝”到“綠富美”,何家灣村的蝶變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真諦。

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帶來的好處可不止一點點,村里的村民在合作社打工,管吃管喝還能拿到月薪。何家灣村二社村民張金玲停下揮舞的鐵鍬說:“我是合作社的長期工,農忙的時節(jié)種地,農閑了就來這邊打工,每個月還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

古有愚公移山開路,今有“現代愚公”陳愛民改造戈壁荒灘,他打通了“致富路”,讓戈壁灘長出了“金銀山”。

責任編輯: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