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謝正民 王正宇 王鵬飛

當前正值冬小麥越冬的關鍵時期,在涇川縣高平鎮(zhèn)牛家咀村的千畝小麥示范區(qū)內,連片的冬小麥長勢喜人,生機勃勃,鄉(xiāng)村田野仿佛鋪上了一層“綠地毯”。

“今年我種了20多畝冬小麥,種的是抗旱的銅麥6號新品種,預計畝產量能達到350公斤左右。鎮(zhèn)上派技術人員為我們現(xiàn)場指導,還開展了冬季管理技術培訓,對明年的收成很有信心?!迸<揖状宓姆N糧大戶史永紅說道。

“倉廩實,天下安?!苯衲暌詠?,涇川縣高平鎮(zhèn)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積極承擔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鏈條”的措施,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提升科學種糧水平,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現(xiàn)象,探索出一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新路徑。

走進黃家鋪村的糧食烘干廠,裝載機、玉米脫粒機、烘干塔等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烘干設備。玉米經過除雜、微懸浮烘干等工序,隨著傳輸帶傾斜而下,呈現(xiàn)出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近幾年,我們村立足村情實際,通過盤活村級資源資產,對全村的157畝撂荒地進行了排查整治,并以每畝不低于200元的租金租賃給農戶。這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帶動了群眾增收。正好利用冬季的閑余時間,我們將村里種植的玉米帶來烘干廠進行烘干并銷售?!痹捍妩h支部書記梁小平說。

近年來,涇川縣高平鎮(zhèn)堅持將穩(wěn)定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嚴格落實耕地保護政策,推廣種植新品種、新農藝,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整治撂荒地1670畝,騰退大棚西瓜地1260畝,建成了牛家咀村、任家寺村、渠劉村、茜家溝村高標準農田5100多畝。通過政策保障、資金補助、技術指導,全面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全鎮(zhèn)耕地穩(wěn)定在5.5萬畝以上,糧食播種面積達到4.6萬畝以上。

今年,高平鎮(zhèn)冬小麥種植面積達到2.33萬畝,建成千畝示范區(qū)1個,500畝示范區(qū)2個,200畝示范區(qū)4個,不斷夯實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責任編輯: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