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甘肅農民網!
耿艷菊
這幾天中午去食堂吃飯,大廳里總有一桶綠豆湯。站在悶熱的大廳排隊,冷眼看那綠豆湯,暗蒼的綠晃動著沉悶的空氣,有急景凋年的惆悵。
何至于如此,看看外面,是夏天的蒸蒸日上,日光輝煌。一恍惚,眼前浮現起綠豆的前生今世,一粒種子在泥土里發(fā)芽,破土,生長,吸收大自然的光風雨露,枝繁葉茂,開花,凝成嫩綠的豆莢,漸而老去,炸裂,一粒粒嫩盈盈的綠豆跳脫成結實的綠,清涼的綠。一把清涼的綠豆最初在沸水里翻滾融合,釋放出清涼的綠意蔥蘢,慢慢熬煮,一再翻滾,歷盡滄桑,終于和水不分,相融相合。
暑氣升騰,綠豆湯是解暑佳品。很多人端著飯碗,喜悅地盛著惆悵顏色的綠豆湯。我看到碗底沉淀著幾粒開花的綠豆,氣定神閑的樣子。心底的惆悵和湯色的惆悵一下子竟給綠豆花沖淡了。池莉那句“熬至滴水成珠”撲過來,終于明白綠豆湯的珍貴之處在于那些綠豆已體驗了一番塵世浮沉而成珠玉,帶著安定的質地,解人世之躁渴煩擾。
由綠豆湯而想起眼下很多消暑的食品。冰激凌,冰鎮(zhèn)飲料,冰鎮(zhèn)瓜果……數不勝數,在炎炎火熱里歡欣鼓舞,讓人饞涎欲滴。
古人書里常告誡——“三伏內,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陰氣。雖大熱,不宜吃冷?!薄瓣帤鈨确?,暑毒外蒸??v意當風,任性食冷。此時故人多暴泄之患?!笔⑹钪H,天氣極熱,人易五內俱煩,口干舌燥,寒冷的食品飲料,飲之痛快,卻要承受痛快帶來的后果。然痛快也只是一時,并不能解決焦渴難耐,反而又增一層甜膩膩的揮之不去的煩惱。同時,內心的欲望又增一層。
世間的道理就是這么奇怪有趣,熱和冷是兩極,要是把兩種狀態(tài)硬攬在一起,看起來是互補了,可惜早晚要鬧出岔子來。人的身和心渴望的不過是一個“和”字,溫呑平淡。所謂陰陽調和,太難得,常常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
這同一個人苦心追求的外在物質財富也有幾分相似。物質財富帶來的便利繁華耀眼,同時,也會成為人生沉重的負累。有得有失,有失有得,享受人間富貴的未必就是快樂的。
真正解人口干舌燥的是白開水,連綠豆都不用放的。真正讓人涼爽的不是空調屋,空調屋是美麗的陷阱,待久了會衍生很多問題,而一場及時風、及時雨就會讓人感受到踏踏實實的幸福。真正能讓人輕松愉悅的,與物質名利毫無關聯(lián),鳥語花香,風花雪月,花影月影,那是一個美麗輕盈的世界。
晚明陳繼儒的《消夏部》序言里寫道:“昔人避暑者曰,愿得泰岱之長松焉,瀟湘之修竹焉,匡廬之飛瀑焉,太湖之明月焉,峨眉之古雪焉。又有渴思金莖之露,困憶石步之廊;又有飽風欲為蟬,泳水欲為魚者,其苦已不勝與祝融敵矣。獨一古老者云:避暑向鑊湯里去,此眾熱所不到。余深省斯語,而終不能舉似人,相與共享醍醐甘露之樂。惟當長夏侯,轉入山中,解籜冠,掛蕉服,展薤簟,卷筠簾,敝清風
于北窗之下,釣秋水于南華之上……”
泰山松,瀟湘竹,廬山瀑,太湖月,峨眉雪,太苛求了吧。到熱湯里避暑,以毒攻毒,得有多大的勇氣,不太現實。古人的生活親近自然,天時地利,轉入山中,悠哉悠哉?,F代人以條件來看,更具有優(yōu)勢了,卻沒有了古人的悠游自在。生活在樓群車輛的包圍中,很多事是便利了,去山中和自然親近有多少人可以抬腳即走?金錢和閑暇,欲望和現實,處處都是限制。
高樓大廈密集的鬧市區(qū),一角小小的花園面臨大街上車輛川流不息,午后近四十度的高溫,依然有三三兩兩的人遛彎,有人小憩,有人靜坐。我也喜歡到那里去,只因那碧綠的草地,濃綠的大樹??照{屋里制造的涼意讓我焦躁煩悶,我站在濃綠的樹蔭下背詩句,外界是滾燙的,內心是清涼的。不是矯情,而是真喜歡那種清靜,什么都不去想。偶有風來,曳動樹影衣衫,是暑天里最動人的風景。